詩展朗讀 | 中年(梁實秋)
編輯:王欣 2019-07-15 10:46


中年
作者:梁實秋
朗誦:詩 展


鐘表上的時針是在慢慢地移動著的,移動的如此之慢,使你幾乎不感覺到它的移動,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的,一年又一年,總有一天會驀然一驚,已經到了中年,到這時候大概有兩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。
訃聞不斷的來,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經先走一步,很煞風景,同時又會忽然覺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現,從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著的,如今一齊在你眼前搖晃,磕頭碰腦的盡是些昂然闊步滿面春風的角色,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樣子。
自己的伙伴一個個的都入蟄了,把世界交給了青年人。所謂“耳畔頻聞故人死,眼前但見少年多”,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寫照。

年青人沒有不好照鏡子的,在店鋪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,總覺得大致上還有幾分姿色。
這顧影自憐的習慣逐漸消失,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攬鏡,突然發現額上刻了橫紋,那線條是顯明而有力,像是吳道子的“莼菜描”,心想那是抬頭紋,可是低頭也還是那樣。
再一細看頭頂上的頭發有搬家到腮旁頷下的趨勢,而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,鬃角上發現幾根白發,這一驚非同小可,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這時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,拔毛連茹,頭發根上還許帶著一顆鮮亮的肉珠。
但是沒有用,歲月不饒人!

四十開始生活,不算晚,問題在“生活”二字如何詮釋。如果年屆不惑,再學習溜冰踢踺子放風箏,“偷閑學少年”,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,有點勉強。
半老徐娘,留著“劉?!?,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當做踩高蹺般地練習走路,那也是慘事。
中年的妙趣,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,認識自己,從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,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。
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戲,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,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。
來源:《梁實秋名作欣賞》 中國和平出版社


梁實秋
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、學者、文學批評家、翻譯家,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。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,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。代表作《莎士比亞全集》(譯作)等。
詩展
吉林廣播電視臺資訊廣播主持人、長春電影制片廠配音演員、喜馬拉雅主播,央視少兒頻道《芝麻開門故事大會》主講嘉賓。音頻代表作:《詩展侃歷史》、《童聲美文》。主要影視配音作品《藍精靈》、《星際迷航》、《忍者神龜》等。

【相關新聞】
※ 紅雨朗讀 | 鄉愁,是一只打開了二十九年的行李箱(楊于軍)
※ 劉念朗讀 | 我的理想家庭(老舍)
※ 張紅路朗讀 | 8000公里的感恩(王玉龍)
※ 李月朗讀 | 遙望夢里炊煙(李玲)
※ 旭東朗讀 | 老人與海(王偉)
※ 鄭宗朗讀 | 大路之歌(沃爾特?惠特曼)
※ 紅雨朗讀 | 我的信念(居里夫人)
※ 方媛朗讀 | 冬天(朱自清)
※ 紅雨朗讀 | 白馬湖(朱自清)
※ 延大朗讀 | 論誠意(朱自清)
